首页>工作之窗>理论研讨

民生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
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韩克庆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21-02-01

  问: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相较于以往,“十四五”时期“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韩克庆:纵观以往的五年规划,虽然内容不一样,但民生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严格来说,判定民生福祉是否达到新水平,既需要设定明晰的发展目标和制度路径,又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在对已有的民生福祉状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找到民生福祉短板,寻找有效发展路径,最终实现“十四五”时期的目标。

  我认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至少应该包括“五新”:一是新格局。新格局意味着“十四五”时期各项民生福祉的制度架构更加健全,制约制度发展的短板得以补齐,制约制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二是新举措。新举措意味着民生福祉的政策创新和行政运行体系更加通畅,制约制度运行的障碍因素不复存在,政策工具更加多样化。

  三是新投入。新投入意味着民生福祉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国家用于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建设的财政资金在GDP中的比重有明显提高。

  四是新感受。新感受意味着民众对民生福祉改善有切切实实的亲身感受,意味着民生福祉的受益对象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既包括物质层面的需求满足和质量提升,也包括个体层面的主观评价和价值认同。

  五是新气象。新气象意味着民生福祉在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和社会安全方面开创出新的社会风气。

  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何全会特别强调了“公平统一”?

  韩克庆: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牵动着千家万户,公平统一对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来说至关重要。

  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而言,强调公平统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党始终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坚持让人民群众更加公平地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可否认,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形成的社会结构等因素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带有明显的城乡二元化特征。因此,公平统一是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一直是党和政府有关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要使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是四个至关重要的制度维度。其中,覆盖全民的制度目标在“十三五”时期取得了重要进展,统筹城乡的制度雏形基本确立。可持续则是市场化改革以来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公平统一,就是立足新时代、把握新问题,抓住了未来制度建设的短板和重点。建立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就要明确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逻辑,尤其在福利和保险、有工作者和无工作者几个变量之间,构建明晰的制度发展路径,从社会保障的价值理念、设计起点、待遇水平、财政责任等几个方面,构建起一种覆盖全体公民的基本保障制度,再辅之市场化、差异化的补充性制度,从而实现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目标。

  问:“十四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什么《建议》将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韩克庆:人口老龄化既是世界性难题,也是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对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保持充满活力的一定人口数量,都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中国人口结构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占比较高,人口负担系数较高。为此,国家全面实施放开二孩政策,为未来形成合理的人口结构进行政策纠偏。

  但是,中国人口总量大,老龄化基数大。老龄人口增加,对就业、养老、医疗等民生福祉政策的实施带来较大负担,给传统家庭文化和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带来冲击。为此,需要国家从战略高度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加以重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完善人口政策和家庭政策,重构家庭责任和义务,理顺家庭关系,并通过社会保险、养老服务、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民生福祉政策,解决好养老、托幼、工作与家庭平衡等相关问题。

  问: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您认为“十四五”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有哪些?

  韩克庆:“社会治理”从本质上讲,与社会管理、公共管理、社会行政等概念密切联系在一起。社会治理并非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化、政府责任模糊化,更不是以市场力量或者社会力量取代政府的行政职能,而是在现代社会变迁和社会危机处理中,有效地进行行政管理和提升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包括对传统的体制进行改革、增进行政效率、改革行政职能、增加政府的透明度,等等。具体而言,涉及到政府部门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及其与社区、社会组织和家庭的关系构建。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重点是基层社区治理。从基层社区治理出发,解决居民关心的物业费收取、小区停车、电梯管道维修、垃圾分类的实际困难,搭建连接政府和民众的桥梁,进而通过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协商民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十四五”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我认为,“十四五”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难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权力制衡的顶层设计。现代化不仅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更是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当首先把制度现代化的“四梁八柱”搭建起来,从国家的顶层设计开始,形成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结构。

  其次,高效透明的行政体系。健全的司法系统、高效率的政府科层组织、良好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都是高效透明的行政运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建设职能清晰、权责分明的行政组织,形成透明公开的行政系统。

  最后,充满活力的基层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就要把基层民众的智慧和动力激发出来,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形成充满活力的基层社会。(记者 王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