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先进个人

利剑高擎 为了那片“公安蓝”永不蒙尘

来源:山东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19-10-17

利剑高擎 为了那片“公安蓝”永不蒙尘
——记省纪委省监委驻省公安厅纪检监察组陈阳

  伏天午后的烈日下,柏油路像被晒化了,升腾起一层层缭绕缥缈的潮湿雾气,路边的柳枝无精打采的低垂着,叶子被抽空一般干巴巴的蜷缩着,时不时跌落在一辆满是灰尘的黑色桑塔纳上,车内的他早已被汗浸透了全身,豆大的汗珠接连不断的滚落下来,他不敢开窗,甚至不敢扇风,只是僵直的“钉”在几乎已与衣服黏在一起的车座上,唯恐哪怕一丝轻微的晃动,都会触发被调查人的警惕,让这连续70多个小时的“蹲守”功亏一篑……

  他就是陈阳,省纪委省监委驻省公安厅纪检监察组四级调研员,这是他为了核实某被调查人所谓的“病情”是真是假的一个片段,一个被他轻描淡写的笑谈、却让人汗如雨下的片段,从凌晨到正午到深夜,再从凌晨到正午再到深夜……口干舌燥,却不敢多喝一口水;饥肠辘辘,却不敢多吃一口饭;闷似蒸笼,却不敢多开一丝缝,如此反复72个小时……

坚韧执著,“再难也得攻下来”

  这不是他办的第一个案子,却是印象最深的一个。“那时派驻组刚成立没多久,全厅1000多双眼睛盯着呢,就看你能不能办下来?”谈起这个案子,风轻云淡的浅笑瞬间收敛了起来,刚毅坚决的目光从他的双眸中射出,“再难咱也得攻下来!”

  被调查人从事技侦工作多年,具有极强的反侦察意识,出走前带走了办公室里所有可能相关的材料,销毁了所有可能提取证据的物品甚至印记,核查组进入其办公室时,已人去楼空,干净的几乎可以反光的桌面让人感到绝望,“人跑了,获取口供是不可能了,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眼看着唯一的希望就要变成绝望,作为主办人的他,仍不肯放弃,俯下身子审视着每一个物件,一丝不苟的查看着每一个角落,“走的那么急,不可能万无一失,总会有蛛丝马迹的”,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千万种可能在脑海中飞速旋转着,就在别的同志逐渐灰心丧气的时候,他一遍遍的鼓励着大家坚持下去,“这是一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战斗”,终于,同志们不负所望,拿到了被涉案人遗忘在角落的最关键的证据,为砸实这场“零口供”的案子钉上了最核心的一枚钉子。

  面对着公安这个特殊的监督对象,就是凭着这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陈阳与其他同志们携手并肩,发扬“钉钉子”精神,攻“坚中坚”,克“难中难”,在成千上万条银行流水数据中抽丝剥茧,逐条信息核查线索;为核实固定证据,曾分赴湖北孝感、天津和青岛、临沂、枣庄、潍坊、东营、淄博等多个地市,奔波往返5400多公里,为审查调查工作获取了关键证据,打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铁案,用铁一般的斗志捍卫党纪国法铁一般的威严。特别是在父亲癌症晚期医院下达病危通知的情况下,接到滨海公安局问题线索,他毅然决定服从组织安排,没有向单位强调一句家里的困难,迅速赶赴一线开展审查调查工作,连续奋战5个日夜,终究查实该干部违纪问题并给予党纪处分,体现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担当精神。

忠诚使命,“干咱这行的,就不能怕得罪人”

  面对腐败分子,他铁面无私;面对人民群众,他温情似水。

  自2008年转业以来,陈阳一直在公安系统工作,现在所面对的监督对象,很多可以说是看着他成长起来的老领导、老同事,“熟人社会”的困惑对他而言更深更重,当问起如何处理公与私的矛盾时,他坦然一笑,“干咱这行的,就不能怕得罪人,该翻脸时就得翻脸,咱自己心里得能过得去才行。”党纪国法“两把尺子”就是他心里必须“过得去”的分水岭,越了界的再深的感情也没的商量,用他的话说是“该么就么”。在参与扫黑除恶案件专班工作期间,参与查处4名省管干部违纪违法问题,面对扫黑除恶的强大压力,面对同穿“公安蓝”的昔日战友,他依然坚守心中的“红线”,忠诚履行着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神圣职责,与50余名涉案人员进行调查谈话110余次,调取书证材料320余份,协调省公安厅技术侦查、情报、法制部门开展信息查询200余人次,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

  对腐败分子的严惩不贷,源于对人民利益的坚定维护。

  “我们写了那么多封信,寄了那么多地方,没一个给管的,我们都失去信心了,没想到你们竟给我们打电话了,还亲自来我家,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接到问题线索后,经集体研究决定开展初核调查,这是他进入一名举报人家中听到的第一句话,也是老人反复念叨的一句话,让他心中颇有感触,没想到自己只是履职尽责的一个平凡举动,却能让群众如此感激涕零,更加坚定了他铁面执纪的决心和斗志,只有用敢于斗争的精神和善于斗争的艺术,才能维护党纪国法铁一般的尊严,才能锻造公安队伍铁一般的纪律,才能捍卫蓝天一般纯净的公安底色。

治病救人,“得用他听得懂的语言把这事讲清楚”

  严管,是为了厚爱。

  “我们的首要职责是监督,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救人’而不是‘治人’。”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去感化当事人,促使其讲清问题、认识错误,体现的正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原则。在面对调查对象矢口否认、负隅顽抗的困境,陈阳始终坚信“绝大多数的同志是可以被感化的,不能一下子把人给推到对立面去。”当有年轻干部向他反映调查对象蛮横无理、油盐不进时,他笑答:“对这些人,你跟他们讲法律规定基本是没用的,得用他听得懂的语言把这事讲清楚。”在审查调查过程中,陈阳坚持因人施策、对症下药,谈话前详细了解被调查人的工作经历、家庭成员、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针对不同特点和不同问题,分门别类制定方案,根据谈话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寻求“突破口”。

  在调查一起民警利用职权侵吞停车场收益的案件中,面对被调查人提前多次与涉案人员合谋“串供”,企图打造“铜墙铁壁”对抗组织调查,陈阳与其他同志深入分析案情,多方打听求证,挖掘探寻“缝隙”,终于发现了被调查人与证人看似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潜在的罅漏,便以此为突破口,一方面传导压力,释放“对组织不坦诚,则会从重处理”的信号,另一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被谈话人表达组织及时“拉一把”的严管厚爱,最终引导被调查人消除对抗情绪、主动坦白交代。

  “既要有纪律的严肃,也要体现组织的关爱,‘四种形态’的提出不就是为了挽救更多的干部吗?”这个看似无情的“铁面包公”,以他自己的行动诠释和传递着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应有的“温度”。2017年派驻机构改革以来,陈阳从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的公安干警,迅速成长为一名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纪检监察干部,充分运用监督执纪执法“四种形态”,开展谈话函询20人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人,组织处理11人,尽己所能的挽救着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避免了从身穿“公安蓝”落入违法犯罪深渊沦为“阶下囚”的命运,真正达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间,为锻造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公安铁军,陈阳与驻厅纪检监察组的同志们早已停止了一切休假,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中秋,全力投入到备战大庆的纪检监察工作中,践行着作为纪检监察干部的使命和担当,守护着永远属于党和人民的那一片“公安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