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在线>评论集萃

算法不应成为算计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21-02-04

  同一房型价格不同,同一路线打车价更高,同一商店外卖价更贵……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集中揭露了大数据“杀熟”的多种手段,引发公众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热议。

  在数字化时代,各类数据、信息呈井喷式增长,为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从网络购物到交通出行,从旅游住宿到外卖订餐,各个消费领域的平台企业接踵诞生。愈发先进的技术、愈发复杂的算法,在更加精准地实现群体兴趣“素描”和个人需求“画像”的同时,也让运用大数据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也应关注数字技术飞速升级带来的法治新挑战。创新是好事,但如果没有及时跟进监管、明确界限,放任“蓬勃生发”变成“野蛮生长”,就违背了依法依规的要求,也难以收获理想之中的丰硕果实。

  算法是一种技术,但怎样运用算法则是一种态度。不论是传统的线下经济,还是互联网时代的线上经济,价格公开透明始终是基本的市场准则。相对于生产者而言,消费者天然在数据占有、信息知情等方面处于弱势。违背商业诚信原则,滥用大数据分析,以及企业在数据收集、定价规则上的信息优势,基于用户的消费记录、购物偏好等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短期看可能会攫取更多利润,但长远看却会降低用户黏性、破坏市场规律、污染发展生态。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把大数据“杀熟”定性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之一予以禁止。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针对破坏社会信任关系的不良行为,将会被依法严肃处置。

  经济发展呼唤竞争与创新的良性互动,要求探索与合规的双轨并行。只有在加速完善技术链条、持续鼓励行业自律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进一步加快立法步伐,健全关于数据要素市场的法律规范,升级治理机制,引导企业在合法范围内实现自由竞争,才能切实维护好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构建起创新驱动、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从而在“互联网+”的数字考场上,交出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