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清廉山东>廉政广角

修身齐家的生动教材读《清风传家》《严以治家》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21-04-2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日前,读到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并入选中央宣传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读本《清风传家》《严以治家》,深感这是一套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修身齐家的生动教材。这套书有以下鲜明特点:

  立意上,“家”与“国”融为一体。古人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人们也常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强的国,才有好的家。家国情怀是中国人最厚重的情感,家国一体也是最基本的理念。《清风传家》深入采访了党的十九大以来获得国家级荣誉的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樊锦诗等25位英模党员,首次集中挖掘他们在家风建设方面的感人事迹,从小家及国家,由亲情及大爱,生动展现了他们的真情大爱、家国情怀。家风是党风、民风的原点和细胞,家风建设更是党风建设的“晴雨表”。“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只有私德严、家风正,才能政风清、政德廉。如果家风败坏,既毁掉自己、殃及家人,也极易使党风政风受到污染。《严以治家》通过对近年来查处的24个落马干部家风问题的深刻剖析,揭示了领导干部自身不正、治家不严给事业和家庭带来的巨大伤害,警示党员干部必须筑牢“不想腐”的根基,坚守做人为官底线,涵养清淳家风。

  导向上,“立”与“警”正反结合。一个时代应理直气壮地立起一个时代的标杆,一个时代应旗帜鲜明地树起一个时代的精神。《清风传家》着眼于“立”,立标杆、立精神,通过对英模党员家风故事的生动讲述,从正面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从其精神足印中汲取人格力量,廉洁修身、清正齐家,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正面典型具有感染性、导向性,反面典型具有警示性、震慑性。“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严以治家》着眼于“警”,敲警钟、鸣警笛,通过对落马腐败分子家风问题的深刻剖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汲取教训,清廉自守,廉洁用权,过好家庭关、亲情关。两册书一正一反,泾渭分明,对于党员干部追求高标准,守住法纪“底线”,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很有教育和警示意义。

  方法上,“传”与“治”相辅相成。加强家风建设,一方面,要靠“传”,传承接续,发扬光大。优良的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必须代代相传。古人讲“忠厚传家家长久,诗书继世世代香”,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要靠“治”,治之有方,治之从严。古人也讲“一家之不齐,何以天下为?”强调“治天下者,正家为先”,要求“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做到“以清白遗子孙”。今天,全面从严治党也必然要求从严治家。“传”是基础,“治”是关键,必须坚持在“传”中“治”,“治”中“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清风传家》紧扣传承清廉家风这一主题,为党员干部提供了“传之有益”的鲜活样本,启迪党员干部要对标对表、见贤思齐,在传家风、立家训中筑牢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理想抱负。《严以治家》紧扣“一人不廉,全家不圆”这一教训,为党员干部提供了“治之不严”的反面教材,教育、警示党员干部必须既管住自己,又管好家人,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始终保持公仆本色。两册书一“传”一“治”,为我们提供了正反两方面如何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典型案例。

  行文上,“事”与“理”紧密结合。讲好中国故事,其中当然包括讲好新时代的家风故事。没有一种抽象概念比细节更有说服力;而再好的叙事技巧,也不能比真情实感更能打动人心。这套读本事理并重、情理交融,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讲好家风故事的能力。《清风传家》通过采访的形式,采写与点评相印证,全面、深入、细致地讲述了25位英模党员赤诚报国、清白传家的家风故事,语言朴实无华、叙事生动鲜活,图文并茂展示了英模们不凡中的平凡,奉献中的日常,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立起了英模人物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形象。《严以治家》紧扣反面典型的家风问题,对12个“自身不正,带坏家风”的案例和12个“治家不严,贻害家人”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并附有当事人的“警示忏悔”,剖析与警示相结合,教育党员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用权为小家,则家败人散;用权为大家,则家兴业旺。值得一提的是,两册书的文章标题、内容,以及“采访札记”和“警示点评”,都不乏充满哲理的画龙点睛之笔,说理透彻,发人深省。

  对党员干部来讲,家风建设决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大事,更是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书香最能致远处,开卷方知有收益。相信党员干部一定能够从中获得教益,受到启迪,自觉做到内外兼修,当好清廉家风的引领者、践行者。(崔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