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验亮点>媒体聚焦

威海市文登区:兵支书的农业传奇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20-09-21

  前不久,山东省首届“优秀兵支书”评选结果揭晓,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口子李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水榜上有名。

  四十多年来,王文水一直致力于西洋参的培育、开发,并以此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他破解了西洋参的种植“密码”,成为中国西洋参大田栽培首创者,创造了“八粒种子、百亿产业”的农业传奇,并获得全国地标工作十大人物、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乡村之星、山东省首届“优秀兵支书”等多项荣誉。

  1979年12月,王文水从部队退伍后回到村里,苦寻致富门路。考虑到口子李村的土壤条件比较适合种植中药材,王文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中药材的种植与研究。1981年4月,山东省药材公司委托烟台药材公司专程送给口子李村11粒西洋参种子,王文水如获至宝。他知道西洋参是名贵药材,我国从1975年开始便陆续从国外引进了几批西洋参种子,但都因科研力量不足和外国技术封锁没有繁育成功。如果能攻克育种这个难关,村民们脱贫致富就有盼头了。

  为了让这些“金种子”落地开花,王文水在口子李村的双顶山上搭建了草棚,开始了西洋参繁育的艰辛历程。这11粒种子就像是他的11个孩子,他每天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护这些在土壤里孕育着的小生命。王文水在山上待了整整一年,因为没有时间收拾自己,他差点被上山拾柴的村里人当做野人。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5月,11粒种子中有8粒出土成苗,王文水欣喜若狂。那时,他还不知道,这是全山东省九个繁育点中唯一一个成功的范例。

  为了尽快全面了解西洋参的栽培技术,王文水跑遍了县城的大小书店,购买了《中药材种植技术解答》《中药材的需求量》等中药材种植方面的书籍,认真研读,从中学到了不少技能。凭着这些初步的种植技能和对西洋参的特殊感情,王文水在双顶山半山腰林地对西洋参进行了小面积的试种,并且获得了成功。

  但是,林地的试种成功并不代表西洋参可以马上在大田推广种植。一是农田和林地地温差异较大,二是农田常年种植农作物,以至于农药和化肥含量较高。要想在大田里种植西洋参,王文水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

  在大田里试种西洋参时,为了测算西洋参的耐寒程度,他每隔两小时就要测一次地温,为此曾经连续一个多月没脱衣服睡过一个整觉。经过3年的观察和试验,王文水终于摸清了西洋参耐寒的临界温度,并探索出了盖草保温的最佳厚度。为了掌握西洋参生长所需的土壤条件,他从大田的不同地点取回了9种土样,在自家用花盆试种,经过反复的试验和对比,最终筛选出酸碱度、氮磷钾含量最适中的改良土样。解决了西洋参成长所需的地温和土壤条件,王文水终于在口子李村的大田成功大面积种植了西洋参,并通过了山东省医药局的鉴定。

  王文水种植西洋参有了可观收益后,引来了众人的羡慕。此时,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不已的举动——免费向所有村民教授西洋参全套种植技术,并把自己辛苦培育的良种无偿提供给大家。在他的指导下,1992年,口子李村20余户参农共种植12亩西洋参,当年收入高达110万元,这吸引了周边村庄众多村民纷纷加入种植队伍。之后,以张家产镇为中心,当时的文登市(现为文登区)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西洋参。目前,文登区已经种植了5万亩西洋参,年产鲜参5000吨,可为农民增加收入2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没分级的干参每公斤只能卖300块钱,如果将修剪后的粗壮参段切片加工,往往一棵小参就能卖到1000块!”到外地考察的王文水发现,市场上的东北参不但有鲜参、干参,还有多种深加工产品,销售很是火爆。王文水意识到,不能只走卖初级产品的老路子,应该将西洋参的产业链条延伸到加工和销售领域,在企业标准化建设、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方面下功夫。

  经过不懈的努力,王文水自创品牌“御龙旗”西洋参的含片、胶囊、干粉等一系列产品迅速打开了市场,销量一路攀升。

  2018年,62岁的王文水凭借很高的党员威信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当选了口子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后,他出资出设备,带领党员干部硬化了400多平方米的村街路面,整修了南北两条近十公里的山路。在西洋参种植、加工技术方面,王文水更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对外推广,累计培训参农20余万人次,培养种参大户500多个。

  在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路上,王文水并没有止步。如今,他又将石斛和药用百合种子移栽在自家院里进行栽培试验,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功。下一步,王文水打算大面积推广种植药用百合,同时进一步提高西洋参产品附加值,引导乡亲们开始新一轮发展,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门路。(通讯员 张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