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之窗>理论研讨

作风是观察干群关系的晴雨表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8-08-16

  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谋利益还是为资产阶级谋利益,是区分马克思主义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在一起,既要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更要“心贴心”。

  实现空间上的“零距离”不难,但做到感情上的“心贴心”却并非易事。只有不断增强群众感情,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做到真正的“心贴心”。

  增强群众感情,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始终同人民在一起,增强群众感情,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需要广大干部为之不懈努力。

  增强群众感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人民立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切实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性质的试金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历史反复证明,一个政党如果得民心则兴,反之则亡。靠什么得民心?靠维护群众利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才能奋进。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以人民为中心,自觉维护人民利益,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真正做到与群众“心贴心”,进一步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增强群众感情,要坚持以民生为抓手。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去掉挡在党群干群之间的这堵“墙”,有时并不一定非要做出惊天动地的成绩,而在于从点滴做起,把心交给群众,关注民生,搞好民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拉近领导与群众的距离,就要求领导干部不做‘以官压人’的事情,真正克制‘官本位’思想,不搞‘以官为本’‘官贵民贱’,树立正确的民生权力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谋利,为群众造福,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干部是人民公仆,而不是当官做老爷,只有持续关注群众生产生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真正的温暖和真心的关爱,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无愧于“人民公仆”的光荣称号。

  增强群众感情,要坚持以作风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党的作风就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的晴雨表。用作风这把尺子衡量干部的群众观念强弱、群众感情深浅往往最直接、最有效。一名干部是不是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其作风是最好的试金石。以一流的作风要求自己,以一流的标准履职尽责,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焦裕禄“一辆单车走兰考,36万群众装心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精力践行了党的宗旨,更用行动树起了一面旗帜。干部骨子里有没有爱民情怀,是不是真的把群众装在心里,是不是真正到群众中去,是不是真心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老百姓一眼就看得出来。所以,只有持续改进作风,深入群众的生产生活第一线,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实打实解决群众疾苦,丢掉官气、骄气、傲气,才能进一步拉近与百姓的距离,真正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保持血肉联系,增强群众感情,既要“零距离”,更要“心贴心”。增强群众感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众才会听党的话,愿意跟党走,才能做到心里相通、相融。而心里相通、相融,就会团结一心,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浩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