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之窗>理论研讨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取得哪些巨大成就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21-04-22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虽然经历曲折,但是成绩斐然。从1953年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1.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7%。这个增长速度是旧中国无法比拟的,与当时世界其他各国相比也是快速的。在此期间,各项事业都取得巨大成就。

  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新中国伊始,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此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这一时期,在钢铁工业方面,陆续建成鞍山钢铁厂、武汉钢铁厂、包头钢铁厂、攀枝花钢铁厂、酒泉钢铁厂、成都无缝钢管厂。在机械工业方面,分别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并且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一部分现代化大型设备。1964年,我国主要机器设备的自给率已达90%以上。特别突出的是,石油工业发展成为这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设完成了大庆油田,随后又开发了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国内需要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实现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到1966年,建成并投产的限额以上大中型项目1198项,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兴建了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我国的电子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原子能工业等,大多是在这个时期打下基础的,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白。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内地和边疆地区都建起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基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畸形发展的局面。

  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时期,为保证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国依靠人民集体力量修建8万多座大中小型水库,比如新安江水库、密云水库、十三陵水库等,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灌溉、拦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用电,又相继建立了三门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丹江口水电站等大中型水电站。

  同时,交通运输业也得以大发展,成渝、鹰厦、包兰、兰青、兰新、川黔、黔桂、成昆等线建成通车。全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火车。公路、水运、航空等事业也有较大发展,全国大部分县、镇通了汽车,沿海港口新增十多个万吨深水泊位,远洋航运开辟了通往东南亚、欧洲和非洲的三条航线。

  克服种种困难进行科研攻关并取得重大突破。196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运载火箭。1964年10月和1965年5月,我国先后两次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从而打破了国际上的核垄断,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1966年10月,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6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69年9月,首次成功进行了地下核试验;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人造地球卫星于1975年11月发射成功。

  在基础科学研究上,1965年我国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在生物技术方面,1972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成功提取一种新型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在我国培育成功,为水稻大幅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它的应用被称为“新的绿色革命”。

  科技战线上的重大成就,尤其是国防尖端技术方面的成就,不仅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邓小平后来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培育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与伟大时代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快速涤荡了旧社会遗留下的污泥浊水,培育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在惩治贪腐、反对封建迷信、扫除文盲、发扬社会主义新道德、计划生育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

  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精神力量上也获得了巨大丰收。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迎来新发展。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大量涌现,如小说《青春之歌》《创业史》,电影和舞台剧《红色娘子军》《霓虹灯下的哨兵》,歌剧《江姐》等。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更是经典之作。

  这一时期,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雷锋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成为时代的楷模。以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茅以升、邓稼先、郭永怀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辛勤工作,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还有参加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地质勘探、石油勘探和三线建设的许多干部、职工、科学技术人员以及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响应党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戈壁荒滩,在崇山峻岭,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奏响了无私奉献的时代最强音。这些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抒写了无数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张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