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首页>重要专题>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大家谈

以廉洁文化建设为抓手 推动清廉建设深度融入社会治理

来源:山东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1-08-18

以廉洁文化建设为抓手 推动清廉建设深度融入社会治理

马立新

  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相对于不敢腐的外力推动、不能腐的外在约束,不想腐是根本,解决的是腐败动机问题,是不敢、不能的升华和目的,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内在思想自觉。这种思想自觉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和自身免疫力。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将廉洁文化与制度建设、治理实践相融合,能够促进政治生态净化和社会风气向上向善,使廉洁成为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升华为从政从业的道德操守,转化为拒腐防变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不想腐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在弘扬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脉,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关键是将优秀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华文明延绵至今而依旧富有生机,源于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向往。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就是要研究好、挖掘好、弘扬好反腐倡廉历史经验,运用历史智慧增强反腐败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推动政治文化正气充盈,带动社会文化向上向善。扬先贤思想。依托齐鲁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促进廉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深入挖掘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等诸多思想中辉映的“仁政”“德治”等廉洁因子,梳理传扬先贤文化中的廉洁元素,让中华传统文化焕发时代价值。品廉吏高风。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敢于为民请命、刚正不阿、两袖清风的清官廉吏,由此形成的清官文化源远流长、清官故事口口相传,这种思想倾向和心理情结集中反映的是普通大众对廉洁文化的精神向往和价值追求。青岛市纪委监委挖掘整理郭琇、张梦鲤、左懋第、王懿等本地清官廉吏的典故、警句,让童恢驯虎、许铤治水、康霖生清丈土地等民间故事得到关注传诵,打造差异化、特色化教育阵地,努力让崇德尚廉的风尚赓续绵延。传家风清韵。家风建设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涵养良好党内政治生态和社会清廉氛围的重要保障。深入挖掘本地家风家规家训,打造省内首家清廉家风馆,整理展示即墨蓝氏、琅琊王氏、城阳伏氏等家风家训中蕴含的廉洁基因,让王祥“卧冰求鲤”等民间典故广为流传,借助教育阵地组织各类家风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崇德治家、廉洁齐家、勤俭持家,以纯正的家风涵养党风政风。

  在促进要素集聚中形成合力。文化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渐进的过程,这就注定廉洁文化建设是全方位、深层次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突出体制聚势。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廉洁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青岛市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纪检监察系统内部上下“一盘棋”,协调文化、党校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其他部门通力协作,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踊跃参与,凝聚起廉洁文化建设合力。突出资源聚能。聚合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核心媒体资源优势,激发优质网络媒体资源的号召力,搭建起廉洁文化的融媒体矩阵,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协同宣传,叠加宣传效果。建立专家学者资源库和技术人才储备库,培育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引导各类文联组织、专业文艺院团和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网络文化等专业人才参与到廉洁文化建设中来,实现智力共享、资源共用。突出全员聚力。统筹行业资源优势,紧盯不同群体,既抓住“关键少数”,又面向“绝大多数”,组织开展弘扬优良家训家规家风、家庭助廉、廉洁从教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廉洁价值导向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范、企业文化之中。青岛市纪委监委全面开展“清廉之岛”廉洁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社“四进”活动。会同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开展“廉洁文化进民企”活动,为民营企业家量身定制“清廉园地”教育线,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好本级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提高同级同类警示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分领域制作多部警示教育片,开展“忏悔再现+案件剖析+纪法警醒”定制化警示教育。制作村(社区)“两委”干部违纪违法警示教育片,已组织全市村(社区)干部观看,基本实现全覆盖,对连任的进行警醒,为新当选的上好第一课。建立纪检监察系统警示片、忏悔书数据库,借力新媒体平台提供短平快的“教育快餐”,推进警示教育提质增效。

  在遵循传播规律中引领风尚。文化的功能是“以文化人”,因此廉洁文化建设必须主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结合不同年龄阶段、文化层次、生活背景的群体需求,做到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乐,通过社会评价导向给人以暗示、劝谕,进而在润物无声中影响受众行为选择。强化创新引领。在全媒体时代,要将传统媒体的严谨性、权威性同新媒体的时效性、互动性有效融合,主动迎合受众时尚、便捷、简约的新需求,尝试通过新媒体传播模式,增强公众参与度、互动性和体验感。青岛市纪委监委与中央纪委网站联合制作《当民法典遇上四大名著》等3部动画片,3部作品入选中央纪委廉洁文化资源库,制作《非遗里的清廉》等新媒体产品200余个,形象化、故事化、温馨化传播纪检监察话题。强化大众引领。突出需求侧导向,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及时宣传纪检监察机关在紧盯党中央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落实,持续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扶贫环保等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等方面的积极成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就在身边。强化平台引领。加快纪检监察系统媒体转型升级,成立媒体资源联盟平台,与各级各类主流媒体资源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增强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探索将廉洁文化资源转化为深度立体开发、具有较强传播力和价值观输出的文化引擎,打开廉洁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路径。青岛市纪委监委在喜马拉雅平台开设全国首个纪委监委廉洁文化主题有声图书馆,推出反腐倡廉广播剧“清廉之岛故事会”58期,同步在喜马拉雅等APP上线,累计580余万人次收听。扩大媒体“朋友圈”,聚合《大众日报》《青岛日报》等各级各类媒体资源开展协同宣传、梯次宣传。今年以来,市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400余篇,叠加宣传效应凸显。

  在推动价值融合中化风成俗。廉洁文化一旦被广泛接受,就会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把人们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轨道上来。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借助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载体,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群众的大事小情中挖掘廉洁因子,培育各地区、各行业特色元素。涵养生活观。文化要发挥引领作用,必须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青岛市纪委监委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清廉之岛”标识(LOGO)并通过国家版权局登记,邀请奥运冠军张娟娟等24位各行各业代表为“清廉之岛”代言。在全市2000部公交车、3800余块地铁屏、1万余平方米建筑围挡、滨海灯光秀等区域以及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清廉之岛”公益广告,打造“清廉之岛”公交、地铁主题车站、车厢,努力让廉洁成为百姓触手可及的日常元素和城市中俯拾皆是的生活因子。浸润道德观。整合用好各类文化设施,坚持共用共享,实现差异化建设,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独具特色、引人入胜的“廉洁地标”,搭建“云上展馆”,打造线上线下同步教育体系。用好前期建成的162处“清廉园地”,完善清廉文化导航系统,将各类廉洁文化元素串点成线,构建起市、区(市)、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廉洁文化教育体系,打造半小时廉洁文化教育圈。厚植价值观。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出品清廉题材柳腔剧《即墨大夫》《审喜单》、吕剧《规矩》、木偶剧《八戒当官》等文化精品,通过网络和送戏下乡等方式走进基层,广泛开展讲廉洁故事、品廉洁名言、唱廉洁歌曲、写廉洁书法等活动,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在全社会播种“廉洁种子”。

  在融入社会治理中彰显力量。按照将廉洁文化建设进一步融合到制度建设、治理实践之中的要求,青岛市正在研究制定推进清廉建设的意见,推动清廉建设逐步融入到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之中,努力营造风气严实、纪律严明、干部廉洁、班子廉政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注重文化浸润。发挥廉洁文化春风化雨、以文化人的作用,以“清廉之岛”品牌为引领,以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四大清廉工程协同发力为战略路径,加强清廉建设的理论研究、经验总结、品牌塑造。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拓宽人民群众参与清廉建设的渠道,强化党员干部群众对清廉建设的思想认同,为清廉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注重点面结合。对标全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高质量发展中率先走在前列等战略目标,不断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聚焦权力集中、资源富集、资金密集、攸关民生的重点领域,优先向医疗卫生、教育、自然资源、基建交通等重点行业覆盖,结合各自系统特点、行业属性打造清廉建设标杆,实现由点到面、示范引领、全面推进,逐步将廉洁文化融入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注重过程控制。分步制定清廉建设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安排,明确量化标准、具体措施、工作机制、责任主体等,制定任务书、排出时间表,实行项目化推进、“销账式”管理,强化过程监管、定期汇总实时督促,形成有目标、有举措、有督查、有考核、有反馈的工作闭环。将清廉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作为巡察、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检查、日常督查的重要内容,及时发现和处置工作落实不力、搞形式走过场、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作者系青岛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Copyright www.sdjj.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纪委监委版权所有网站首页网站声明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911号鲁ICP备05019079号-2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