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评论

既干净又担当

来源:大众日报发布时间:2019-07-17

  干净和担当,不能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干净,不是一些人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担当,也不能成为一些人乱作为甚至贪污腐败的托词。要对权力常怀敬畏之心,不任性乱用,但“权为民所用”必须彻底到位;要对诱惑常怀警惕之心,但“手莫伸”绝不能变成袖手旁观、无所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干净和担当的关系,要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这既是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干部的要求,也为各级领导干部修身用权、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

  既干净,又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必修、必践的课题,必思、必答的考题。

  干净是为官基础,担当是为官本分。干净是担当的底蕴,担当是干净的功力。没有干净,担当就可能被异化,甚至成为乱作为;不担当,干净就没有意义。“干净”擎起“担当”,“担当”砥砺“干净”。“干净”愈严于律己,“担当”就愈知重负重。“干净”天经地义,“担当”义不容辞,二者集于一身,方是好干部的完整形象。

  但现实中,一些人错误地把干净和担当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

  有的把正风反腐,当成不作为、不担当的借口,只图干净却不干事,甘当“木偶官”;有的觉得“管得严了,胆子小了,”“笼子紧了,空间小了”,做起了“甩手掌柜”;有的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遇到问题只抚摸不捅破,遇到矛盾绕着走不解锁,遇到困难不是迎上而是退缩;有的自诩“干净”而浑浑噩噩不作为,该决策时不决策、该拍板时不拍板,一味请示汇报打马虎眼;有的把守纪律、讲规矩,视为束缚和负担,为敷衍塞责、懒散懈怠、效率低下找托词;更有甚者,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伪装干净和担当,搞花架子走过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诸如此类,虽然不一定是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但很可能是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同样是丧失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

  把干净和担当对立起来,反映了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漠,忘记了初心使命,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陷入了极端个人主义的误区,把个人得失、个人利益作为判断标准,有的甚至还留恋于“干点吃点喝点拿点”的回忆中,总感觉现实不如意,打不起精神。

  干净、担当的品格和境界,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来自“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守,来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理念。信念如灯塔照亮航程,信念如旗帜引领前进。“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秉承“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所以敢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队保家卫国当英雄,到地方为民造福作奉献,“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理想、信念、党性等,不是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把干干净净的正气、干事创业的锐气、自我加压的勇气,体现在日常工作、一言一行中,干净、担当就会生根、开花、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党员干部:“事业任重道远、责任重于泰山”。领导干部的职务不是一种待遇,而是一种责任。职务越高,责任就越大;工作越多,要求就越高。时刻拧紧责任螺丝,就会严于律己干干净净,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有句名言,“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所以他“能到现场就不到会场”,立说立行是风格,走在前面是常态,总书记赞扬他“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八桂楷模”黄文秀,为走好“心中的长征”,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无论在什么工作中,“紧紧咬住‘责任’二字”,就不敢拈轻怕重,不敢怨天尤人,不敢投机侥幸,从而满腔热忱、锲而不舍把事情办扎实,把问题解决彻底。

  “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忠诚是为政之魂,干净是立身之本,担当是成事之要。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因为忠诚,所以干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忠诚,所以担当,“党指到哪,就打到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仅要想干事、肯干事、敢干事,还要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在勇毅奋斗的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对权力常怀“敬畏之心”,不任性乱用,但权为民所用必须彻底到位;对名利常怀“淡泊之心”,但“计利当计天下利”必须当仁不让;对诱惑常怀“警惕之心”,但“手莫伸”不能变成袖手旁观。如此,有净心,“要留清白在人间”;敢担当,“岂因福祸避趋之”,方能成为人民群众信任依赖的好干部。(王晓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