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廉洁山东>廉政时评

干惊天动地事 做崇德守廉人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8-06-02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前不久,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院士们的卓越成就和突出地位,并提出了科技上的要求和道德上的期许。

  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凭借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嫦娥”飞天到“蛟龙”下海,从“北斗”导航到“天河”称雄……祖国大地每一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上,都凝结着广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

  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一批批院士胸怀报国为民的理想追求,秉持淡泊名利的品德风范,坚守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并重,把学问和人格融合在一起,传播真理、传播真知,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提携后学、甘当人梯,为全社会作出了道德示范、树立了光辉榜样。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袁隆平院士深感应酬过多,消耗了大量时间,有时不得不“躲起来做点事”;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院士化名“王京”,许下铿锵誓言“我愿以身许国”,神秘“失踪”了17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30年深藏功与名、一心为国倾力奉献,谱写了当代精忠报国的《满江红》……这些“科学巨匠”“科技泰斗”,在学术上是专家,在道德上是楷模,用高尚的道德追求学术上的成功,又以学术上的成功提升道德上的纯洁,成为托举中国梦的民族脊梁。

  然而,大批国之功臣、道德楷模熠熠光辉的背后,并不能掩盖个别院士“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的贪腐行径。日前,曾任全国人大环保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孟伟被“双开”。通报除了“重复立项、虚假立项套取资金”等问题外,还有“背弃科学精神,毫无家国情怀”“政治蜕变,经济贪婪,从一名环境保护工作者沦为政治生态、自然生态的‘污染源’”等内容。如此评价,过去并不多见,足见问题之严重。

  两院院士多为科研机构和高校的顶尖科学家或领导人员,在我国科技界拥有最高学术荣誉,在全社会具有高度关注度,可谓科学精英中的精英,其一言一行对学术风气、社会风尚和国家科研有着不同一般的影响。

  因此,对于院士腐败的处理,不能仅停留在“追责问责”“一判了之”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找准病灶、开对药方、动好手术,真正弄清楚对科研经费的审批和使用,如何做到合理化、效率化和周密化。要看到,随着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科研资金投入将会大幅度增加,只有从体制上去除科研管理的行政化问题,建立科学严谨的追责和惩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防范“院士成为污染源”之类问题的发生。

  责守明则谋政专,勤于正事必疏于邪门。院士腐败的表象是金钱问题,根源却是道德信念缺失。“只有在看透了小我的狭隘与无常以后,才真正会把自己投向更广大更高远的一种人生境界。”荣誉意味着责任和担当,党和人民对广大院士寄予厚望。坚守院士称号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既弘扬严谨求实、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也陶冶默默无闻、严格自律的高尚品质,舍个人之利、兴国家之业、求民族之荣,才能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张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