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清廉山东>廉政广角

少年行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20-05-03

  唐代诗人王维有《少年行》四首传世,其中之一:“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讲的是唐代的年轻人参军,第一次跟随骠骑将军参加了渔阳之战,谁都知道在边疆行军打仗的艰苦,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也无怨无悔。诗中的“纵死犹闻侠骨香”,堪称名句。

  这首诗非常有画面感,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年轻的兵士,穿着打扮紧趁利落,在将军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开向前方,而前方,更多的是未知,是一片建功立业的广袤时空。我们发挥想象,可以看到白日行军的一往无前,也能看到夜里兵刃上映射出来的白冷月光。于是,一片开阔的视野,就在这样的画面下展开。

  以“少年行”为诗歌主题、甚至直接当题目,在唐人诗中并不少见。

  李白有《少年行》组诗,其中有:“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描绘了唐代豪迈潇洒的少年形象,或许这里面就有太白自己的影子。李白本人就是豪放之人,杜甫曾称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令狐楚也有《少年行》组诗四首,其中第三首:“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弓箭映着霞光,剑锋明亮如霜,在飒飒秋风中一位年轻人走出咸阳,如果不能为国家收回边疆,他是不打算回来的,不仅不回来,而且都不肯回头远望故乡。

  这样的诗,在唐人作品中还有不少。我们读完之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股少年英气扑面而来,年轻人立志报国的形象跃然纸上。

  时代的气象必然渗透在时代的文化中。明代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意思是指写文章以秦汉为法则,论诗歌以盛唐为法度。明人如此推重盛唐诗歌,是因为盛唐诗歌中自有一番气象,也就是文化史上出现的“盛唐气象”。

  如果我们细细品读唐人作品,就会觉察其中有高亢、自信、雄壮、飘逸的感觉流淌,尽管也有苍凉、孤独、悲怆之作,但其中是有一种风力丹采在支撑着的。比如岑参的边塞诗《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面对万里黄沙、人烟绝迹,充盈其间的不是愁苦之言,而是豪迈之气。

  我们大致可以这么说,盛唐气象应该就是指唐代诗歌中蓬勃向上、健朴劲朗的气象。而支撑起这种气象的,则是唐人自强不息、志在四方、自信自立、定国安邦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浑融辽阔、积健为雄的。就如同李白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中写下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在这样一种精神、气象浸润下,唐代成为了诗国的高峰。所以到明代,“前七子”在复古的时候,在诗歌一脉上,首推盛唐。而我们在学习时,经常随口说出的“唐诗、宋词、元曲”,其实正是这种审美的流露。(刘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