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验亮点>媒体聚焦

问不倒的政策宣传员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9-11-2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多方面显著优势……”近日,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寨镇84岁的退休小学校长于英沂在自己的家乡李家兴村开展宣讲,为当地村民解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十一期间,于英沂举办了一场“七十年家庭记忆展”。展览吸引了大批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强国、光明日报等纷纷予以报道。

  走进近180平方米的院落,可以看到两间普通民房,这就是于英沂的“展馆”。参展物品中,从磨盘犁具、箱柜桌椅,到衣袜鞋帽、钟表箕帚,再到证照票据、纽扣针线,各类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此外,房间里还陈列着于英沂几十年来攒下的剪报、学习笔记以及他自己创作的诗歌、散文、对联。

  “你看,这是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的新闻公报。”于英沂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道。

  对于于英沂而言,举办展览并非心血来潮之举:“我把这些东西展示出来,是为了让后辈了解我们曾经的生活,感受到我们的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于英沂出生于抗战时期,亲历过家国苦难的他,一直感念着党的恩情。1975年八一建军节当天,于英沂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了准确把握党中央精神,他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每当在报纸上读到好文章时,他都会圈圈画画,做上标记,再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好。

  “除了剪报外,在电视上看到重要信息,我也会把它们记录下来。我有两种规格的笔记本,小本用来速记,大本用来整理归纳。”于英沂介绍道。几十年过去,在他的家中留下了100多斤重的剪报和30余万字的心得笔记。

  “这副‘敬畏文字,惜纸如金’的对联,就是我对书本的态度。”于英沂说,“小时候,书本是稀缺资源,如果有谁不小心弄脏了别人的书,会把它仔仔细细擦干净,再用双手举到头顶,向书本的主人道歉。我们那时就是这样敬畏文字和书本的。”

  “虽然父亲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发自内心地热爱读书和写作,创作出的作品多次获得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奖项,我觉得这些都得益于他坚持学习的好习惯。”在于英沂的影响下,儿子于京洲也积攒下了一摞厚厚的剪报和笔记。

  常年坚持读报剪报,于英沂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事通”,村民有什么问题都愿意找他请教。

  “当年,我想上个致富项目,就找到于老商量。他听了之后,翻出一篇用棉籽壳种植蘑菇的剪报,和我分析市场,建议我发展大棚蘑菇。经过一番考察后,我采纳了他的意见,筹资建造了2个蘑菇大棚,头一年的收入就达到了4万多元。”蘑菇种植户刘大勇说,他如今的成功,有于英沂的一份功劳。

  在学习之余,于英沂还将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视为己任,被村民称作“问不倒的政策宣传员”。他常说:“我们这一代人读书不容易,是党让我们有饭吃、有书读。我要继续发挥余热,做党的传声筒。”

  退休后,在镇党委的邀请下,于英沂成为了一名乡村宣讲员。他经常利用节假日深入各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各类会议精神。宣讲时,无论群众向他咨询哪方面的问题,他都能做到对答如流。

  “他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国家的大政方针讲透,让我们这些庄稼汉都听得明明白白。”李家村村民于龙浩说,“去年,市里出台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补缴政策,经于老讲解,我才知道自己需要补缴几万块钱保险费。今年,我已经按月领上了退休金。”

  听了于英沂的宣讲后,一位司法局干部感慨道:“他的宣讲既能让我们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又能让我们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深入思考,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如今,于英沂的足迹遍布乳山的大街小巷。除了在各村开展宣讲外,他还时常给镇机关干部和镇离退休老干部上党课。一听说他来了,大家都会拿上本子和笔,争先恐后地赶往授课现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认真做人、踏实做事是我的本分。只要大家还愿意听,我就会一直讲下去。”和煦的阳光映在于英沂热情洋溢的脸上,望着门前那副鲜红的对联,他露出了真挚的笑容。(通讯员 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