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之窗>理论研讨

以形式创新推动工作守正出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9-10-31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此次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与顽瘴痼疾作坚决斗争的鲜明态度和恒心韧劲。抓住主题教育这个契机,打好纠治形式主义攻坚战持久战,以正确有效合理的形式推动各项工作,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也是一个紧迫实践课题。

  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纠治形式主义既要防止夸大形式,也要反对否定形式。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不存在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马克思说,“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之所以文山会海是形式主义,而发文开会是抓工作的有力手段,根本区别就在于形式是否真正服务于内容。开会是为了交流认识、统一思想,发文是为了突出规范和权威、发挥指导作用,这些形式一直都是我们行之有效的工作手段。破除形式主义,并不是破除必要的形式。要坚决防止“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极端倾向,搞“一刀切”,使工作没有了载体、不担当作为有了借口。对那些生搬硬套搞“上下一般粗”、热衷于搞花架子、层层“加码”“拔高”等形式主义,要旗帜鲜明反对,坚决正本清源“拔病根”;而对那些监督检查、调查研究等有效的工作形式,也要旗帜鲜明肯定,在统筹整合、提高运用效能上下功夫。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以量体裁衣的好形式推动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就会有力促进内容的发展,反之就会起严重阻碍作用。列宁讲过,“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着原来方向上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祟,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之下,就会走出“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担责”的那一步,满足于做表面文章,重显绩不重潜绩,重包装不重实效,形式就会成为内容发展的桎梏。比如,脱贫攻坚中做适当的宣传,可以凝聚力量、鼓舞人心,但有的地方标语铺天盖地,口号喊得震天动地,把大量人、财、物用于做板报制图表。形式搞过了头,就本末倒置,适得其反。确定合适的形式推动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近年来,四川把纪检监察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全媒体直播方式便捷直观、互动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等优势,推广“阳光问廉”,直击“四风”顽疾、剑指为官不为,取得了良好政治、纪法和社会效果。

  形式易落后于内容发展,必须始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形式创新推动工作守正出新。形式相对稳定,内容活泼易变。随着时间推移、内容的发展变化,本来适应内容的形式也会逐渐不适应内容需要。如果一味固守、不思变化,就会使得工作“脱实向虚”,形成不自觉的形式主义。比如,有的地方问责泛化滥用、简单粗暴,动不动就签“责任状”、搞“一票否决”,甚至把问责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进一步整合、细化、完善问责情形,划出问责红线,列出问责清单,推动精准规范问责。破解内容之“变”与形式之“不变”的矛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防止形式脱离内容、落后实践。去年以来,四川针对党的十八大后惠民惠农资金持续增多,“一卡通”在管理方式上落后“脱节”,在开展专项治理基础上,依托新版社保卡创新方式,推动实现了“多卡”变“一卡”、“一卡通”变“一卡统”,有效维护了贫困群众的利益,增添了全面小康“成色”。

  (作者郑东风系四川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